孙革洪谈2017年美国商科类研究生申请

发布时间:2017-04-25    文章来源: 金东方留学    点击:8190次

  商科类申请一直都是竞争激烈,我并不认为2017年秋季的申请比往年的申请更难。相反,如果抓住了要点,反而更容易突出申请优势。

  (本文原创作者:孙革洪,金东方留学总监、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特聘首席顾问 -如有引用,请注明作者姓名及“金东方留学”字样,违者必究。)



金东方留学特聘总监孙革洪老师


  最近网上冒出很多商科类申请的总结,我大概看了看,虽然他们说的可能是对的,但我觉得都不太能说到点儿上。或许我看问题的角度和他们不同,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,我们才能为客户设计出目的更明确、针对性更强、效率更高的方案来。横向比较起来,我也认为我们客户的绝大多数申请是相对更成功一些,也可能是这个原因。

  商科类申请一直都是竞争激烈,我并不认为2017年秋季的申请比往年的申请更难。相反,如果抓住了要点,反而更容易突出申请优势。比如,我有GMAT 650分的学生录取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(WUSTL)的金融资产管理硕士(MSc Finance inAsset Management),GMAT 640分录取纽约巴鲁克商学院硕士,GRE 320分录取杜克大学商学院金融风险管理硕士。。。。。。等等。 他们在众多申请人脱颖而出,靠的是什么?更“个性化”!所谓的个性化,体现在专业的选择上、实习的针对性上、面试的表现上、再有就是为了分散风险有针对性的选择非商学院的商科类项目上(这话虽然有点儿拗口,但表达十分准确!)。下面逐一谈谈我对这些的理解。



  商科类STEM专业日趋成为申请热点

  2017年商科类最大的特点,就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商科类专业中那些被附加上STEM标签儿的专业,以致于这类专业的申请变得超级热门。什么是STEM?这里我不讲了,大家如果不了解的,可以关注一下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,“川普的不靠谱儿政策对美国留学有多大影响?”,这篇文章中我做了一些关于STEM Policy的分析。简单的说,就是你如果学了STEM列表下的专业,你就有机会参加更多次的工作签证抽签机会(这里省略了很多基本的概念,比如STEM, 抽签儿,工作签证等等,这个大家自行补课,很容易找到解释)。

  一、商科类STEM专业包括哪些?

  同样都是商科类专业,哪些专业是STEM呢?总体来说,STEM商科类专业可能包括商业分析(BA, Business Analysis)、应用分析(AA,Applied Analytics)、管理信息系统(MIS,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)、物流管理(SCM, Supply Chain Management)、金融风险管理(FRM,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)、数理金融(MQF, Quantitative Finance)。。。。。。等等。这些项目的特点有两个:

  第一、即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性的知识、原理、方法,比如应用计算机工具,数据分析模型,统计学原理等,解决商业领域的问题;

  第二、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商学院关注的能力,比如沟通能力,合作能力,领导力等等。

  这类专业是目前纯商科背景学生成功转型偏技术背景的重要途径。由于这类专业即涉及所谓的business,又涉及technology,因此申请人群体众多,申请人背景多样化很强,既有那些本科是纯商科的申请人(比如会计、金融、国际贸易、各种management等等),也有那些纯技术的申请人(比如数学,统计,计算机等等),这也是STEM专业申请的难度普遍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  二、商科类STEM的核心是Technology

  对于商科类STEM专业的申请,我认为Technology是核心,同样都是商科背景的申请人,如果你的technology比别人强,你的申请就占优。但往往瞄准这类STEM专业申请的学生都是因为technology没有那么厉害,才会申请商学院下的STEM,否则直接就申请Engineering或者Science下的专业了。

  那么,接下来的问题就是,如何从你看起来“很商科”的背景中,突出你“很技术”的背景,并且这个背景和学校的录取要求很匹配,这个是取胜的关键。由于每个人的背景不同,参与过的项目和实习差异化很大,我没办法在这么短的篇幅中cover全部的要点,但我们申请这类项目做的最“个性化”的事情,就是试图挖掘"technology", 这件事儿既要把握“度”(不能把自己吹成技术大牛,毫无边际),又要体现出你对technology在business中的应用,这事儿我们擅长。

  三、商科类STEM要体现Social的能力

  既然Technology是核心,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纯技术呢?这个很显然,人家不是招一群技术大牛跟那儿整天coding来coding去的,而是希望你能通过technology来lead business, 也就是说,通过技术来引领商业。这些通过学校设置的各种Essay题目就能看出来,各种关于领导力,合作能力,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。同时,你要不乏幽默感,比如有些学校设置的Essay题目甚至看起来很不formal,类似25 random things (25件随机的事儿), interesting fact(有趣的事儿), introduce yourself to future classmates(向你的同学介绍你自己)。。。。。

  我曾经想的脑浆迸裂的一篇Essay的开头儿,类似“My name is Xixi, thesimilar pronunciation as Empress Elisabeth("Sisi") of Austria.However, I was born in a very traditional Chinese family and therefore somequalities of consciousness, humanity, and high discipline were instilled in myself........”拿奥地利“茜茜”公主的发音类似,引出学生的名字,总比干巴巴的讲“我叫孙革洪,革命的革,洪水的洪。。。。”来的有趣儿些。。。。



  传统商科类专业更看重实习

  什么是传统的商科类专业?会计、金融、市场营销、各种管理(HR, Business Management。。。。。)这类专业。这类专业的学生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玩儿命考高分儿。他们认为一个超高的GMAT分数是录取的最重要保证,于是乎,GMAT分数越刷越高,弄的美国教授都不太能分的清,到底多少分儿的学生是他们真正的能力。一个第一次GMAT考580分的学生,最终也能刷到700+。。。。

  我这么说的目的,是想让大家知道,GMAT分数太低了是不成,因为每个人都刷的不切实际的高(和原始分数相比),但是不是一个看起来很高的GMAT分数就证明你是厉害的呢?显然不是。那大家也都知道,商科的实习很重要,但要找什么样的实习才能突出你和别的申请人不一样的地方呢?

  留学中介为了把申请材料做强,各种手段围绕着“实习”来做文章,有那种纽交所的实习,有F500(世界500强)的实习,甚至有各种“实习证明”,“证书”来辅助证明实习的真实性。其实这些都没抓住核心。大概4-5年前,你去个听起来挺牛的四大、外企之类的实习,那就算挺厉害的了,现在这样的实习其实已经满天飞了,美国教授不会认为你在这样的平台实习就能证明你有多厉害。那实习更看重什么?我的理解,下面2点是最重要的:

  一、实习的匹配度

  不论你是在“小作坊”实习,还是在大企业实习,平台本身不是第一重要的,实习内容的匹配度是重要的。不像理工科,学高等数学的可能比学微积分的厉害,学数学分析的可能比学高等数学的厉害,商科大家学的东西基本都一样,判断是否“厉害”的重要依据之一,就是实习的匹配度。任何一个商学院,在审理学生的材料时,都试图通过你做的实习的匹配度来判断:你实习中学到的是什么?你在我这里毕业后打算去做什么?你在我这里毕业后有多大可能性找到工作?

  很多学生可能会说,我就是一小实习生,基本上就是类似“端茶倒水”的活儿,我怎么体现匹配度?如果事实就是这样,并且你的文书中任何相匹配的东西都没有,那你实习上是不够的。我们经常做的一件事儿,就是在学生去实习前,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提供的素材来判断,这个实习到底有多匹配。我经常做的判断是,“这个不要去做了,没什么意义”,“那个要去做,要搜集哪些方面的素材,学习这方面的知识”。这样的指导,最核心的目的,就是去匹配你要申请的program。

  二、实习中的体会

  既然大家所做的事情都差不多,那到底怎么区分学生的质量度呢?说白了,就是看你能不能谈出来别人不一样的体会,我改文书中最憎恨的字眼儿,就是所谓的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”、“提高了我的能力”。。。。。。这些都是废话!教授关注的是你什么理论和什么实践相结合,你提高了什么能力,怎么提高的。。。。

  我的一个客户这么评价过我们,“把一件看起来不厉害的事情、通过很厉害的方式描述出来,是一件很厉害的事儿。。。。。。”。这话虽然是大白话儿,但说出来“实习中的体会”的本质。



  面试是获取名校录取的必经之路

  商科类申请的面试无处不在,有video的,有skype的,有通过各种校友面试的,面试方式五花八门儿。我们每次拿到面试的机会,都是高度兴奋和紧张的,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学生离录取更接近了。

  一个GMAT分数考730的学生,也可能在面试的时候吱吱喔喔什么也说不出来,但我们考650的学生可能就滔滔不绝。美国的商学院越来越觉得面试这个途径是很有效的,因为至少能看出来一个申请人是不是“丧不搭眼”(我之所以这么说,就是因为我觉得有些学生可能过度紧张,或者平常性格就是那样儿,看起来不nice),还是“充满阳光”(因为商学院的学习形式就是小组讨论,需要你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,英文说的好坏在其次,至少能让人家看到你的激情,你愿意主动交流的一面)。

  说说面经吧,这个还真是挺有效的。因为面经的重要性不在于你提前知道面试人都问你什么,而是在于你知道该如何通过面经的问题,把自己这点儿事叨咕清楚。所以,我们还是很重视面经的,几年下来积累的各种各样的题库,基本上都可以cover了。



  非商学院的商科项目

  这个虽然我放在最后一点了,其实我觉得可能是最最重要的。即便你把前3项都做好了,如果还是死抱着商学院申,也有可能死的很惨。。。。。。为什么呢?因为商科太popular了,学商科的想申,学文科的想申,学理工科的(由于厌倦技术本身)也想申。而美国商学院可申的就那几个,再加上中国学生挑地理位置的,挑商学院排名的,挑学费的。。。。摘吧摘吧就没剩几个学校了,你说,如果你不是每项东西都做到极致,FAIL掉的风险还是很高的。

  那么,选择一部分非商学院的商科项目,就是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。很多学校会把一些专业放置在其他学院里,比如Stanford大学工学院下的MS&E,NYU的Tandon下有所谓的Management of Technology,虽然在工学院下,但技术性强的商科申请人录取是没问题的。还有很多类似Data Analysis, Information System,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等等,都不在商学院下。这些项目都会有面对商科背景申请人的分支。

  这里我不想讨论SPS, SCPS之类我觉得很stupid的问题,愿意申的就申,不愿意申的就别申,这些都是正儿八经的master degree,申请的学生一定看重的是学校的Reputation和STEM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。。。。。。别最后即拿了录取,又满嘴抱怨。。。。。。但我曾经在4,5年前说过这样的话,如果我是纽大和哥大的校长,就把这些学院改个名儿,类似什么瓦格纳学院啊,斯特恩学院啊,中国学生就什么毛病都没有了。。。。。。果然,纽大的POLY大概在2年前改成了Tandon,其它都一样的,结果NYU Tandon的申请难度骤然增加,没有人再问什么POLY, SPS之类的。你说,这不是自己坑自己么?(随便发发牢骚而已)。。。。。。但无论如何,挖掘更多匹配的项目,跨出商学院,绝对是条出路,有可能出路还更好,申请风险更低。



  总 结

  商学院的录取,还是有一定的主观性,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,说它具有主观性是因为申请人可以tell story(这里的story就是指你的实习经历,这些不是靠简单的GPA和GMAT就能体现的),录取老师是通过这些story来判断你是不是我想要的学生,不同的录取老师由于care的东西不同,对录取的判断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;说它有一定规律可循,是因为你发现那些被录取的学生,或多或少都有些“共性”,这些共性就是通过我们上述分析的四点来实现的。

  编辑:刘隽川

分享到: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2023年至领留学名校录取榜
  • 2022年至领留学名校录取榜
院校排名 MORE>>
专业解析 MORE>>
热门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