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7-04-24 点击:5358次
(本文原创作者:孙革洪,至领留学总监、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特聘首席顾问 -如有引用,请注明作者姓名及“至领留学”字样,违者必究。)
我从事留学行业有16年了,经历过各种专业类别研究生的申请,从工程类别(电子工程,机械工程,计算机,环境,土木, 材料,化工等等)、到商科、传媒、理科、文科、社会科学等诸多专业领域。但作为理工科出身的我对工程类别的研究生申请,还是有难以割舍的情怀,每次遇到工科类申请的小组讨论,我必亲自参与。坦白讲,比起那些掰持留学协议的条款,为了那蝇头小利不停的bargain来bargain去的,我真是厌恶至极,但对于分析技术类的CASE,我抱有极大的热情。
2017年我所带领的Team美国工科研究生的申请收获颇丰,从斯坦福(Stanford)、伯克利(Berkeley)、康奈尔(Cornell)、佐治亚理工(GaTech)、卡耐基梅龙(CMU)、杜克(Duke) 、莱斯(Rice)、密歇根安娜堡(U.Mich.)、加州洛杉矶(UCLA)、南加大(USC)、德州奥斯汀(UT Austin)、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(UIUC)等一批顶尖工科大学,到德州农工(TAMU)、俄亥俄州立(OSU)、普度(Purdue) 等典型的工科大校,不仅沿袭了我们一贯强势的申请风格,并且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突破。
回顾2017年工程类别研究生的申请,我个人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体会,这样的体会是建立在越来越多的工程类别的申请、名校录取标准提高、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基础上的。文章题目写的有点儿大,现在想想也有点儿后悔了。。。。。。算了,这里我只谈一些和往年不一样的特点,那些大家反复说的陈芝麻烂谷子就不再重复了。
我很反感这样的说法:如果你想被TOP30的大学录取,你的托福要考到100+,GRE 320+, GPA 3.5,我能随便举出N个实例来推翻这样的判断,特别是对于那些顶尖大学,这样的判断显得十分的肤浅。中国学生在传统的考试体制下,非常容易形成按照分数高低的等级制度建立起来的优越感,但美国的教授不做这样的理解。硬指标体现的是什么?比如GPA高,体现的是你对上课所学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入(并不是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),托福分数高体现的是你对语言考试很在行(并不是你的语言能力一定很高)、而GRE更不能说明太多的学术上的能力。因此,在申请人达到一定硬指标的基础上,名校的录取对于硬指标的依赖度就会降低。这就是为什么我有GPA 78%被UCLA EE录取的,托福100分整被加州伯克利ME录取了,GRE317被康奈尔IEOR专业录取的。
因此,硬指标依赖度降低,这件事儿至少给我们两个方面的提示:一方面,你不能依据一个超级好的硬指标,把自己定位在TOP名校的范围里,认为你比硬指标相对低的申请人更安全、更容易录取;另一方面,对于那些硬指标看起来没有华丽的亮瞎眼的申请人来说, 你未必就没有机会被名校青睐,而你的机会就在于:一旦名校给你机会让你去展示你的竞争力(即:研究生院不通过硬指标来cut你的申请,申请材料成功的转移到教授那里),你要能抓住教授的眼球,展示你那些硬指标不能体现的东西来。那是什么东西呢? 请往下看!
什么是匹配度?你的气质里,藏着你读过的书、走过的路、爱过的人。。。用这句话来说,大家都理解的。简单的说,就是你的申请里,展示着你上过的课、做过的项目、解决问题的技能。。。这些和你申请的学校和专业,有多大的重叠度。很多学生可能会说,我大学本科期间上的全部的课,做过的全部的作业,干过的所有的事儿,都是老师布置的,我根本没有什么概念,怎么去匹配?如果事实就是这样,那么你离名校的录取要求可能就会有一定的距离。真正有竞争力的申请人,这些一定是蓄意的规划和准备出来的。
拿我今年录取最成功的一个学生来举例:学生来自某重点大学(但非清华、北大、复旦、科大),GPA很好但也不是高的离谱儿,托福100+,GRE320+,但即便在我今年工科的申请人中,达到这样的硬指标也不在少数,更不要说面对来自全中国、全世界各个高校最牛的申请人,这样的硬指标不算Outstanding,但并没有损伤。学生申请12个学校,除了MIT拒绝外,被斯坦福、伯克利、康奈尔、卡耐基梅龙、佐治亚理工、德州奥斯汀。。。等11所美国最牛工科学校录取。那让我们看看这个学生的匹配度是怎么“蓄意的”准备出来的。
学生大二上学期在我这里做了留学申请的委托,我和学生经常讨论的一件事儿,就是从众多可以参与的项目中,到底选择哪个。这当然需要我们做一番功课,了解美国大学这个专业下,都包括哪些分支,这些分支培养学生具备怎样的能力,学会了这样的能力能够解决怎样的问题。我花时间整理了近2年来和学生所做的规划,展示如下。
工程类别的特点就是技术性强,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,不需要你做惊天动地的科研,也不需要你发出多少篇paper,那是不现实的。但美国教授到底是通过看什么,来判断你就是我需要的学生呢?你加入到我们的项目中,对我们有哪些贡献呢?-----项目和科研经历!说到这里,你一定会反驳我,我一个本科生有什么项目经历?更不要提科研经历了?即便是有,也是很水的。。。那让我来帮大家数理一下,什么是项目和科研经历。我们把项目和科研经历,按照以下的思路分为几个等级:
每个工科类申请人,都会有所谓的in-course的项目,这类似小学期、大作业、课程之内的独立完成的、解决课程之内的问题。这类项目虽然是每个学生都有的,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summarize(归纳和总结)出来和你目标专业相匹配的、具有技术性的描述出来。这是我们的特长!
“大创”你们学校有吧?各种竞赛你们学校也有吧?对的!这类项目就是我们所说的Group,这类项目特点是通过分工协作,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工作,最终实现一个目标。通过课堂之内所学到的东西,去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、课堂以外的问题。这里有些学生可能会说,我确实参与了,但根本没获奖;或者我参与了,但最后根本没做出东西来。。。。。。等等。这些都不重要!我有学生参加RoboCup国际上拿第一名(我现在还记得那小车儿的视频,跑的嗖嗖的快), 也有学生甚至在系里参加比赛就给淘汰了。重要的不是你获得什么名次(对于做了一辈子学术的美国教授来说,你做的那点儿东西基本上一眼可以看到底儿的),而是你通过做这样的事情,学会了什么。
这个确实是需要花一番心思才能准备出来的,也是美国最顶级大学区分学生质量度的重要依据,这也是我们取胜的关键!一定又有学生又来喷,我托福和GRE都考不过来的,4年下来7-80门课程要学,我一小本去找实验室的科研经历,那不是扯呢么?我在这里不想具体去谈怎么去找这样的经历,只想说一句:中国学生不爱交流、太急功近利、不论90多分儿的学生,还是60多分儿的学生,上课往那儿一坐跟个雕塑一样,下了课“嗖”的一下子就跑掉了,辅导课不去,答疑课不去,不social 。。。。。。只有到申请学校的时候、找教授要推荐的时候,才想起来和教授联系, 如果我是教授,我也不愿意搭理你!
当然,准备科研项目也有很多技巧,也需要学生去积累,并且科研项目选题也至关重要,这是我多年申请工科专业的经验,通过无数个成功甚至失败经历的积累,这也是我文章开头儿所说的,我对技术性强的学科抱有极大热情的一个原因。有兴趣的学生,不管你是不是我的客户,我都愿意和你来讨论。
我之所以说这些是“其它”, 是因为我觉得这些虽然是小事儿,但如果做不好,依然对申请名校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。For Example,面试。以前工科硕士的申请面试很少,教授不需要给你面试,通过你那些技术性很强的申请资料,立马就能判断,你是不是符合我录取偏好的申请人。现在不行了,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给工科的申请人面试,面试的方法几乎可以和商科相比较了。我一个ME的客户,典型儿的工科学霸,但英文真的是够呛,托福也刚刚100分整。正月十五月圆之夜,我从晚上12点辅导到凌晨1点多。第二天一早儿学生面试完,信心爆棚。这来自我模拟面试的鼓励,当然也有技巧。因为我是工科的背景,所以我掌握工科面试的技巧,那就是蹦单词儿+串联。。。在那么短的时间里,你想改变一个学生20多年说英语的习惯太难了(我辅导过东北英语、 江浙英语、 老北京英语。。。。),但技术本身就是一种语言,如何在短短的30分钟的面试内,让教授知道,别看我英文叨咕的不那么利索(太结巴了肯定是不成的!), 但我头脑清楚、思路清晰、逻辑性强、that's it!
最后,我想说,上面这些要点其实很难概括的那么全,美国工科类研究生申请虽然有规律所循,但各个学校的program特点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。但不论你申EE, CS, ME。。。。。。还是任何工科类专业,上面这几点都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。
编辑:翁晓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