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从硬件分析,学生的绩点一般,托福以及GRE考试情况还算可以(对于申请美国前50大学)。软件背景有一个实习项目以及学校的专项项目,不过很遗憾是学生没能发表相关文章。
-
学生的科研背景偏弱: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很好的(除了GPA低,GRE低),但自己准备科研项目的过程中,走了很多弯路。我们在去年暑假接受客户委托时发现这个问题,所剩时间无几,可改善科研背景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有限,但我们还是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规划了科研经历。
-
W同学刚签约时只考出了GRE成绩,托福还是80多分,所以选校确认书一直没有签,直到托福考到了95分才选了综排TOP30以内的大学,其中西北大学是作为冲刺目标申请的。
-
李同学打算申请美国电子工程分支下的光电学这一方向,因为他大学的课程偏向于这一方向。李同学的软硬背景都不存在什么明显劣势,院校选择上也全都是TOP30的学校。
-
李同学很喜欢电子工程这个专业,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毕业后到国内好点的大学去做科研。为了实现这一理想,他在本科时转学到了美国密西西比大学,然后又接着申请美国的博士学位。
-
M同学从初中起数学成绩就一直很好,他也很喜欢这门课,所以文书中突出他过硬的数学基础,优秀的逻辑能力,这对学习计算机专业是非常有利的。
-
李同学的GPA很低,TG成绩还算不错(申请TOP50的学校没问题)。软件背景有一个实习项目及学校的专项项目,不过很遗憾的是学生没能发表相关文章。
-
院校选择方面,硕士主要选排名高和地理位置佳方便就业的院校;PHD主要选工科项目强,且专业分支和研究领域广的院校,而不过多考虑地理因素。
-
马同学的本科平均GPA太低,在咨询多家中介后对申请失去了信心,后经多方打听找到了孙革洪老师,介绍他来的学生也是当年以低分高录完美收场的。初步选校时,学生及家长觉得自身竞争力一般,选校方面比较保守,不敢尝试选TOP30的院校。
-
超同学申请中的最大缺陷是GPA未达到3.0,要知道美国大学的研究生申请对GPA最低要求是3.0,未达到这个标准在选校上会有很大的限制。超同学本科院校背景不错,所以他不能接受太差的院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