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1-01-21 文章来源: 至领留学 点击:1808次
结合英美就业情况,把就业行业分四部分讨论:科技公司(互联网为主)、金融、咨询和其他行业。
科技行业
在国内,毫无争议是最主要就业方向。科技公司有最多的数据,而且很重视数据方面的应用。基本不止技术岗位,业务岗也是人人都懂数据分析的(虽然,不必然懂模型,也许只用excel),足以看出对数据人才的需求。科技公司的数据类岗位主要有:算法、数据挖掘、数据分析和运营,后两者的岗位内容是大部分国外BA项目所学的技能可以cover到的。另外,国内很少见data scientist这个说法,个人觉得比较像数据挖掘岗位,BA想要做需要自学很多。
金融行业
金融行业的数据应用比较多的,主要可以分投资和信用风险。投资类,domain knowledge的需求很大,极难速成,BA专业做起来还是差的比较远(金融背景来BA可能机会大一些)。信用方面,近年国内的岗位也是越来越多了,各个新型银行基本都有,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做这个,可以重点研究一下。
咨询等专业服务
在国外是一个很主要的就业方向,但是国内的咨询就业机会比较少。首先,传统的consulting和BA的区别很大,都做分析但是方法和套路差的非常多。这里所说的咨询就业,是因为目前很多咨询公司开始组建analytics team。比如我在英国接触过OC&C和BCG的analytics team,交流过后和我们所学还是很相关的。但是,这些team都没进入中国。国内目前consulting业务还是偏传统分析,看得出希望转型但也需要很长的时间,因此不认为是一个就业的大target。当然,如果本来希望做传统consulting,也是很合理的,因为毕竟大家都在商学院。
其他行业
包括很多,例如制造业和快消零售等。国外有很多相关岗位,国内对应届生基本没有就业机会。
综上,从机会来看,互联网还是最主要的,之后是金融。
总体来说,应届生数据分析岗位没有那么多。虽然看出来这些年一直再涨。传统行业基本没有太对口的机会其实是个很大问题,一下就缩减了大部分岗位,造成挤破头去互联网。互联网公司放出的名为“数据分析师”的岗位其实也不多,至少远没有数据工程、数据挖掘和运营这类的岗位多。分析一下,其实很有道理的,因为国内的就业氛围还是希望应届生的功能尽量单一,而数据分析本身就是技术和业务相结合的,公司更希望从业务人才或技术人才中社招,更能满足需求。
另一方面,title叫数据分析师的岗位,之前的差距大的可怕。可能今天面试一个在问你excel,明天就问你MapReduce了,这也使准备变得非常困难。
其实对于大多数BA而言,主要的技能都集中在:在普通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具备更多的数据分析知识,能提取数据(SQL),写代码跑模型(R/Python),结合数据写出报告,这些能力会在一至两年的学习中变得很熟悉。BA学生的主要卖点在于:比普通商科,会跑模型、能写些代码(虽然调包的成分很大);比技术,接触的实际问题更多,懂业务、接地气,属于综合能力比较强。但目前来看,两者结合对于应届生不太吃香,大多数岗位还是希望申请人更纯粹的会一方面。综合型岗位也存在,但是目前数量不多,明显偏向有工作经验的。对于有工作经验的来说(尤其是只具有业务经验的),读个BA补充一些技术,国内的大多数据分析岗位很合适。
个人见解,在读BA或者即将读BA并准备毕业回国就业的同学,除了和自己专业最对口的数据分析岗位外,还是要做两手准备,也就是在更技术和更业务的方向二选一。一是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分析技巧当作辅助技术,从事偏业务的行业(例如咨询),在读期间以更像一个商学院学生的方式培养自己和定位自己。二是可以再技术上更深入的学习,比如说BA的学生基本都会学一点机器学习,在此基础上自学更高级的算法,并了解推导过程。数学功底要扎实,还有加强代码能力,平常除了调包以外有机会多练练Python,需要写循环迭代时候别偷懒,没坏处。当然,第二条路其实十分艰难。
最后说说求职timeline。因为大多数硕士都是一年项目左右,而且毕业时间大多在6-9月份,所以分三个时间点:毕业前一年的秋招,毕业当年的春招和毕业后的秋招。毕业前的秋招肯定是机会最多的,但当时刚进入新领域相关知识不充分,所以投BA岗位相对困难;毕业前的春招,岗位和机会相对秋招少,不过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基本有了知识体系了,如果能有春假飞回国集中求职还是可行的(不能回国的就当刷笔试题吧,攒攒经验,远程面试机会少,效果也很差);毕业后的秋招可以说准备充分了,但有一些公司不接受这个毕业时间,也有人说海归政策有放宽。各个时间点都不是完美的,所以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权衡。
编辑:翁晓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