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金东方首页 > 香港新加坡留学 >  专业解析
香港浸会大学影视制作专业介绍

发布时间:2016-03-30    文章来源: 金东方留学    点击:4228次

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艺术制作课程涉及制作技巧、美学理论、世界电影发展史、创作基础知识、录像棚的运作、数码制作、文科剧本创作等等。到了第二年,学生将分成电影电视制作、剧本创作和数码媒体制作三个方向。

  当今社会,电影,因其成就了无数的“星梦传奇”而成为一个令人艳羡的“造梦工厂”;电视,因其炮制了无数“娱乐神话”而成为一道全民尽享的“视觉盛宴”;动漫,因其承载了无数“神奇幻想”而成为一本万众痴迷的“成人童话”。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艺术(制作)课程,不经不觉中将时下最炫目、最好玩的三个行业融为一体,自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、青睐。这个与光影同行的硕士课程,也成为无数年轻人梦想开始的地方。

  2004年春季,十多个带着影视梦想的同学,走进了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制作课程的课堂。在这里,他们要用三年的时间,完成大中华地区第一个,也是最高的一个制作类硕士学位课程——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艺术制作课程(简称MFA,Master of Fine Arts)。

  卢伟力博士,电影电视系副教授,作为现任MFA课程主任,十年前他参与了MFA课程设计与构想。“我们参考了美国、英国、中国、甚至欧洲、澳洲二十多家不同学校的课程结构以及类似的课程,最后决定采取美国那种——三年制,在修一定的课程的基础上面再完成一个毕业作品。MFA毕竟是制作、艺术硕士课程最终端的课程,就等于研究课程的博士班一样。”

  “在课程结构方面,三年内我们也有很好的布局。第一年要求学生有一个广阔的知识基础,要了解影视艺术硕士制作涉及到制作技巧方面的知识、美学方面的知识、世界电影发展以及一般创作过程的知识。课程涉及制作技巧、美学理论、世界电影发展史、创作基础知识、录像棚的运作、数码制作、文科剧本创作等等。到了第二年,学生将分成电影电视制作、剧本创作和数码媒体制作三个方向。即使主修其中一个方向,学院也会规定学生需在其他两个领域选修一些课程。这令学生的知识面会有一些其他的参照,而不是狭隘地局限于一方面。第三年学生最主要要学习的是影视媒介管理,此外还要完成一个毕业创作。我们很看重毕业创作,上学期三个学分,下学期六个学分。上学期主要是学生形成创作意念和提交创作设想的阶段;下学期就要完成这个设想。”

  卢伟力博士特别强调,MFA的毕业作品不同于本科生,“这个作品必须带有一种探索性。除了题材上的探索,还有表达方法、语言方面的探索,甚至是美学的探索。某种程度上,学生不单是求得题材、美学或拍摄手法的创新,更大程度上是对拍摄者内心的探索,学生要学会如何用电影去说自己想说的话,只有当创作者个性化的表达与其他人的普遍价值相契合、拨动观者心弦的时候,电影才完成了一种交流。”

  MFA力求通过一些创意方面的课程,启发培养未来的影视创作者关注人类生存、关注社会挑战这一大主题。课程中有一门“Great Work and Human Condition”选修课程,通过一些伟大的影视、戏剧作品来探讨或是反省人类的生存。“我希望课程营造的氛围,能让学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电影电视这类媒介,去表达他认为一些有关人类、社会或个人生存的问题。”

  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位于浸大2011年落成使用的传理视艺大楼,作为香港唯一的电影学院,其教学环境及影视器材设备都是国际顶尖级的,可与北美蜚声国际的电影学院设备媲美。电影学院拥有三间高清多媒体放映课室、两个电影电视摄影棚、一间数码摄影实验室、一间摄影黑房、四间混音及录音室、三间配音室,六间高清数码剪接室、110台高清数码剪接机,以及其他专业的影视摄录设备及剪接系统。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,都可以使用学校的器材和设备,从创作剧本开始,到拍摄、剪接等后期制作,全流程独立完成自己的电影。

  除了顶尖级的环境及设备,电影学院更聘请了影视制作产业顶尖级的大师担任客座讲师,讲授创意、导演、剧本创作等实战性强的课程。其中包括香港电影金像奖三届最佳导演奖得主方育平导演;屡获香港电影金像奖、台湾金马奖、芝加哥国际电影奖的罗启锐导演、张婉婷导演;曾执导《似水流年》、《滚滚红尘》的严浩导演;还有近些年以导演舞台剧在中港台大受欢迎的林奕华先生……这些大师能亲临浸大讲堂,与业界有着广阔人脉关系的电影学院总监卓伯棠教授功不可没。“MFA每个学生三年内至少有五个知名的导演教过他们,这在其他的电影学院都是做不到的。”作为MFA课程首任主任的卓伯棠教授曾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领军之一,在他的发起和倡导下,电影学院主办的“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”被称为“华语大学生影视”中的奥斯卡。

  人们常说影视是“烧钱”的产业,的确,在众多的授课式硕士课程中,MFA投入的费用也相当大。

  “我认为,所有这些自资课程(self-funded programme)其实是在有限的资源下,借着大学这个建构,提供多一些的教学机会。提供教学机会就是给一些有需要接受这方面教育的人或者社会。因为提供教育机会是我们的主要目的,因此我们取之于学生,用之于学生,我们用在学生身上的费用是占最大的比例的。”卢伟力博士告诉我们,十年来,MFA课程也是依靠不断积累,课程逐步完善并走向多元化。

  MFA课程对于学生人数一直控制得非常谨慎,挑选学生也是优中选优。学院不但要求学生的英文成绩托福要达到550分,雅思达到6分的基本要求,还要通过面试考察学生素质。卢伟力博士透露,“面试最主要就是看学生有没有理想或者梦想,读艺术的人如果没有理想或者梦想,或者这样的人生方向,是很难在这一行坚持下去的。最低限度是你要对这个课程有兴趣,那样读下去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。另外就是看有没有曾经做过一些创作,作品未必要很厉害,但至少有创作的愿望。”

  卢伟力博士告诉我们,MFA课程是少数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大学任教的授课式硕士课程。除了做教师外,有些同学自己组建公司,做一些小型的制作和创作。有些同学坚持搞一些独立制作,独立电影、纪录片等等,还有一些同学进了一些比较大的业界机构。“我想,他们要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导演是需要十年八载的,我们现在还不能看到,他们要再过6、7年,才可以有些状态。可能6、7年之后突然就会有一批人出来,但现在,他们还是奔跑在电影路上的追梦人”。

  卢伟力博士本身是浸大传理系的校友,一九九四年,他在纽约市立大学获得戏剧博士学位。热爱戏剧的他,闲暇时仍活跃于香港的戏剧创作表演舞台上。在MFA课程中,他以自己的写作经验亲自教授“剧本创作”一科,并将他香港首创的“方法写作”(Method Writing) 传授于课堂上。“方法写作最重要的是创作的时候要进入角色的生命里面,去体会那个处境,然后讲出来的对白就会真实一点。这个是由方法表演、心理体验的表演衍生出来的。”卢博士在课堂之外还积极策划组织文化活动。在浸大校园内,最受学生赞誉、有超过十年历史的“拉阔文化”(Cultural Literacy Programme) 就是由他发起的。

  “我认为是一个大学的老师其实他本身是一个文化人,即使是教数学的老师,教科学的老师他首先是一个文化人,所以文化活动的参与本身是证明你是一间大学而不是一间专科学校。在浸会,我除了教我的课、做我的研究之外很想推动多些文化活动”。卢伟力把写作视为修行,目前他正在完成三本书的写作,一本关于黑泽明,一本关于许鞍华,一本关于早期中国电影,另外,他还在构思有关中国电影文化的文章。

  
      主要科目设置:

  硕士班电影与录像制作Ⅰ及Ⅱ

  硕士班电视制作,厂棚Ⅰ及Ⅱ

  2D计算器绘图研习坊

  3D模型与绘图研习坊

  媒体管理讲座

  剧本创作

  创意研习坊

  喜剧理论与实践

  基本入学要求:

  拥有获得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,具有学术素质和对创作有浓厚兴趣。

  本科非英语授课的申请人,英语程度需达以下要求:

  托福TOEFL 550分 (笔试)、213分 (计算机试) 或79分 (网上试)

  雅思IELTS 6分

  学费:75,000港币/年

  编辑:翁晓兰

分享到: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2023年至领留学名校录取榜
  • 2022年至领留学名校录取榜
大学排名 MORE>>
专业解析 MORE>>
热门标签